•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基于医学教育标准的“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改革思考

    发布时间:2020-11-30 来源:未知

    摘要: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主要通过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实现。新版的医学教育标准将职业素养列为医学毕业生应达到基本要求的四个领域之一,并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办学标准中作出了具体规定。以新版的医学教育标准为依据,分析标准中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具体要求,反思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了构建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核心课程体系,加强医学人文社会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耦合,强化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融入医学专业教育,旨在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医学教育标准;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职业素养
     
      2017年末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发布了新版《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简称为新版医学教育标准)。新版医学教育标准将职业素养列为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的四个领域之一。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主要通过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教育实现,这就要求医学院校重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科学地设置课程内容。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如何界定?新版医学教育标准对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具体要求有哪些?医学院校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又存在哪些不足?下一步应如何进行改革?有必要进行深入思考。以新版医学教育标准为理论依据,对当前医学院校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进行反思,进而提出具体改革措施,旨在提升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1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界定
     
      医学人文社会科学也称医学人文学。目前,对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界定还存在一定争议。经梳理,具有代表性观点包括:张大庆教授[1]、胡佩诚教授[2]认为,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是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角度探讨健康、疾病、生命、死亡、疼痛、快乐之于人类社会的意义,考察医学和卫生保健之于人类社会的价值,研究与关注这些学科如何应用于医学教育和改进医疗实践;王一方教授认为,医学人文包含着“医学中的人文”和“医学与人文”两个层面含义,前者是指医疗过程和医生角色语境中的人文话题,后者指关注医学问题和兴趣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杜治政教授[3]认为,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是由医学社会学、医学法学、医学哲学等一个学科群构成的,其核心价值指向是维护人类生命的尊严和人的权利;樊代明院士也认同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是一个学科群,在其撰写的《医学远比科学复杂》一文曾说,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也不是单纯的哲学,医学充满了科学和哲学,但还涵盖有社会学、人学、艺术、心理学等等[4]。还有学者认为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一项跨学科研究领域。仔细分析发现,张大庆教授和胡佩诚教授观点是从研究路径界定,重点阐述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和目的。王一方教授观点是从医学与人文的关系角度阐述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容。杜治政教授的观点是从学科角度界定,阐述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范畴及特殊性。综上,尽管专家学者还不能对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达成较为统一的认识,但是可以形成如下四点共识:其一,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应该是一个广泛的学科群,而不是一门具体科学;其二,医学人文社会科学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医学的人文属性和现代医学发展需要;其三,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是引入人文社会科学对医学进行批评性反思的多学科研究活动;其四,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价值目标让医学回归人文,保障病人尊严。
     
      鉴于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概念界定存在争议性,新版医学教育标准中并未采用“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或“医学人文学”,而沿用2008版医学教育标准中“人文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的称谓。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涉及诸多领域和学科,在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医学心理学被列入医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考核的内容。
     
      2新版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要求
     
      新版医学教育标准将职业素养列为医学毕业生应达到基本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办学标准中对“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做出了新规定。
     
      2.1新版医学教育标准的基本要求中“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规定
     
      新版医学教育标准对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分为四个领域:科学和学术、临床能力、健康与社会、职业素养。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承担着医学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任务。所谓医学职业素养是指医疗实践过程中医务人员表现出的专业技能及临床诊疗思维等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与职业相关的人文精神[5]。医学职业素养是每个医务人员都应该拥有的基本素质,不是一个医务人员先天就拥有的素养,其需要后天培养。
     
      在新版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要求不仅体现于职业素养方面,也蕴涵在科学和学术、临床能力、健康与社会三个领域(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医学生知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能力属于医师临床能力的重要内容;第三,随着“医疗服务”逐步向“健康服务”转变,关注健康与社会成为临床思维的重要基点。
      2.2新版医学教育标准的办学标准中“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规定
     
      在新版医学教育标准中,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办学标准的教学计划“人文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自然科学课程”“课程计划的结构、组成”两个亚领域中涉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要求(见表2)。
      从课程设置看,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包括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卫生管理学等;在具体要求中特别强调思想道德修养、医学伦理、卫生法学;从课程内容看,要求注重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与基础医学、临床科学课程之间的协调与整合,鼓励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内容有机地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办学标准中关于“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规定是对前面毕业生基本要求的落实,也是对医学院校医学专业培养的具体要求;这是医学专业教育的“底线”标准,也是“红线”标准。
     
      3医学院校“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的反思
     
      人文是医学的灵魂。“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是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尽管医学教育界和医疗实务界都意识到“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仍然处于边缘化,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弱化现象较为普遍。从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尽管绝大部分学校明确了“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如何设置?医学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教育其他方面如何对接缺少具体规定。有学者调查研究表明,91%的院校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6]。正如王一方教授所说,在当代中国的医学教育、研究与医疗体制运营中,“医学人文”好似一个“幽灵”在徘徊[7]。
     
      3.1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规范性不足
     
      目前,国内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尚无统一具体的标准,各个医学院校设置情况差异性较大。从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调查分析来看,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公共必修课,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通常说“两课”);人文必修课,主要是指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学心理学、卫生管理学、医患沟通学等;人文选修课,主要包括医学哲学、医学史、医学社会学、医学人类学等。
     
      比较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强,部分学校尚未将人文必修课程全部列入课程计划,即使列入课程计划,但也仅限于教育部规定的“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规定的部分医学人文课程,医学人文选修课程开课率不高。根据刘虹、沈超两位学者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独立建制81所医药院校(含中医药院校、军队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计划中,《医学伦理学》开课率为100%、必修课率为79%,《医学心理学》开课率为89%、必修课率为71.4%,《卫生法学》开课率为81%、必修课率56.4%,《医患沟通学》开课率为61%、必修课率27.1%;而《医学史》《医学哲学》和《医学社会学》等医学人文选修课程开课率基本不超过40%[8];同期的邹明明、刘虹两位学者的研究成果显示[9],综合性医科大学的教学计划中医学人文课程开课率和必修课率与独立建制医药学院相比较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医学史》《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进入必修课率明显增高。当前,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不仅门数有限,而且课程学时不同程度被压缩。同时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大多数安排在低年级进行理论授课,教育主体缺乏临床经验,缺少在实践中养成人文素质的机会[10]。
     
      3.2医学人文社会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割裂性突出
     
      从广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原本也归属于医学院校社科部,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一起承担着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的任务。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新专业申办,医学院校纷纷成立思想政治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专业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等)。除了少数综合性医科大学保留了独立建制的医学人文教学及研究机构外,其他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教育基本依附在思想政治教研部或专业学院下,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逐渐“浓缩”,甚至被淡化。尽管部分医学院校设置了“人文与管理学院或人文社科学院”,但是在专业办学优先思维下,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基本处于从属地位。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分开后,两者教育目标被完全割裂开来。医学伦理学与思想道德修养、卫生法学与法律基础、医学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各自为战,缺少沟通,部分教学内容重复严重,学科建设发展滞后。
     
      3.3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与医学专业教育融合性缺失
     
      长期以来,医学院校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存在“孤岛”困境,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与医学专业教学“两张皮”现象较为严重。其主要体现在:在教育理念上,在技术主义盛行的当下,医学院校“重专业,轻人文”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根深蒂固”,不能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人文精神引领之间的关系。在教学内容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相关理论的探讨,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把握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知识,但是其与医学专业课程联系或链接不足,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课程兴趣。当前大部分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必修课及选修课的学习在临床前期就基本完成,学生在进入临床期之后,没有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使得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与医学专业教育缺乏融合性,不利于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4“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不只是教授一种绅士的品质,也不是为了显示医生的教养,而是临床医生在做出谨慎和正确决策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范围较广,当前在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大量增加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难以实现。为此,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应当另辟蹊径,以优化的思路解决课程空间问题。
     
      4.1构建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核心课程体系
     
      医学人文社会科学门类众多,内容庞杂,学生在有限时间难以全部涉猎,因而有必要构建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核心课程。依据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规定和新版医学教育标准,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核心课程应该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学、医患沟通学、医学与社会。其中,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学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明确要求的三门课程,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开设医患沟通学主要提高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预防非技术性医疗纠纷发生,其考核应包含于医学实践技能考核之中。医学与社会列入核心课程主要源于国家医学教育标准,在新版医学教育标准中健康与社会被列为医学毕业生应达到基本要求四个领域之一,强调现代医学模式中“社会”属性。同时,根据校内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资源,适当开设医学管理学、医学史、医学哲学等医学人文选修课,加深学生对医学的本质和价值的认识,进而增强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2加强医学人文社会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耦合
     
      医学人文社会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统一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容易理解,同时人文教育又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的[11]。为此,应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不动摇,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前提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医学人文课程教师的对话,积极推动医学人文“嵌入”思政课教学和挖掘医学人文课程“思政元素”,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统一。例如:在《卫生法学》融入国家医改相关内容,让医学生了解当下医药卫生在社会中改革中的发展背景及状况,感受医学与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在《医学伦理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增加学生对医师职业道德的认同感;也可以在《中国近代史纲要》中融入近代医学史的内容,让医学生在学习近代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了解近代医学建立和发展的情况,使学生了解医学前驱在“求真”道路中付出的努力与艰辛,从而有助于医学生职业使命感的建立。
     
      4.3强化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融入医学专业教育
     
      医学人文社会科学不应孤立存在,而应该与医学专业课程相互渗透甚至包容。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应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贯穿于医学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一方面,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应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等基础课程中补充心理学、社会科学知识[12],让学生感受人文,体验人文,培养人文理念。另一方面,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应发挥浸润作用,融于临床医学课程教育。教师应充分挖掘医学课程中蕴涵的人文社会知识与人文关怀,引导学生从社会、伦理、法律方面分析医患关系,使医学人文渗透于医学实践之中,促进学生“敬畏生命”,转换角色,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医学生人文情怀。总之,将人文社科知识整合到医学专业教育中,不是为医学增加“文化外衣”,是使学生加深对生命、死亡、生存意义等的理解[13],培养学生对医学职业的兴趣和情感。
     
      参考文献:
     
      [1]张大庆.医学人文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
     
      [2]胡佩诚.医学人文精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7.
     
      [3]杜治政.当代医学人文理念与实践论纲[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1):2-7,80.
     
      [4]樊代明.医学远比科学复杂[J].世界复合医学,2015,1(3):258.
     
      [5]郑亚楠,龚茜,刘民.医学职业素养构成及各阶段教学目标探讨[J].医学与哲学(A),2017,38(9):84-86.
     
      [6]李奎刚.医学人文视域下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5):748-750.
     
      [7]王一方.医学人文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0.
     
      [8]刘虹,沈超.独立建制医药院校人文医学教育教学组织状况调查报告[J].医学与哲学(A),2015,36(7):13-18,50.
     
      [9]邹明明,刘虹.综合性大学医学院(部)人文医学教育教学组织状况调查报告[J].医学与哲学(A),2015,36(7):19-23.
     
      [10]闫志,陈明华.新医改政策下临床医学专业医德与法制教育调查:以安徽省四所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调查为例[J].复旦教育论坛,2012,10(4):91-96.
     
      [11]于坤东.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育耦合路径探析[J].考试周刊,2018(16):113.
     
      [12]张天资,韩立坤,席雪松,等.医学教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教学整合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13(5):142-143.
     
      [13]林常敏,曾旸,范冠华,等.医学人文教育的回归与创新[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7(3):8-13.

     

     

    123医学期刊网 是一家期刊推荐、学术论文指导专业网站。从2008年至今,始终处于论文发展前沿,致力于论文推荐发表和指导工作,旨在为广大朋友提供便捷的论文发表渠道,帮助广大朋友顺利晋级,从而使学术成果及时得到推广,促使中国学术论文得到广泛交流。经过多年运作,目前我中心积聚了大量的外部人才和资源,可以提供从省级刊物到部分核心期刊的论文推荐发表服务。北大中文核心期 [...查看详细]

    热门期刊
    健康之家杂志 健康之家杂志

    刊名:健康之家 英文名:Care Health 主管单位:南昌日报社 主办单位:家庭医生报社 出版地:北京市 主编:杨洋 IS...[查看详细]

    健康管理杂志 健康管理杂志

    健康管理杂志基础信息: 《健康管理》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出版的国家综合性健康管理科学普及期刊...[查看详细]

    武警医学杂志(非官网) 武警医学杂志(非官

    武警医学杂志基础信息: 《武警医学》为武警总部卫生部主办的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月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查看详细]

    航空军医杂志 航空军医杂志

    航空军医杂志基础信息: 本刊由空军后勤部卫生部主管、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主办。读者对象为全军航空卫生人员,...[查看详细]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基础信息: 本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承办,中华...[查看详细]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杂志基础信息: 本刊是一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附...[查看详细]

    • 电话:010-82656213
    • QQ:在线咨询
    • 邮箱:在线咨询
    • 微信号: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