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医学本科五位一体师承教育培养模式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1-04-23 来源:未知

      摘    要: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是当前中医教育最主要的两种形式,各有优势与不足,将二者有机结合,符合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我校重视本科教育,在“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将师承教育融入院校教育,开展中医学本科五位一体师承教育培养模式的实践,从课程思政、经典理论、燕赵医学、科研能力、思维技能五方面综合培养,实施“四维四结合”评价体系,从导师和学生两方面出发,培养了具有高尚医德,临床能力较强的燕赵中医学特色人才,为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教育 院校教育 师承教育 中医学本科教育 五位一体 以本为本 中医人才培养
      
      Practice of Five-in-one Mode of Master-disciple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NG Yan-jun SUN Ming-xin SHI Fang WANG Zhi-kun ZHOU Wen-ping CUI Jing FAN Jun-li SUN Shi-jiang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College education and master-disciple education are the two main forms of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which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two is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law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ersonnel training.Our Universit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undergraduate education.Under the guidance of "regarding the books as the basis" education concept, we have integrated master-disciple education into college education, carried out the practice of five-in-one master-disciple education training mode for undergraduates of TCM, implemented the "four dimensions and four combinations" evaluation system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lassic theory, Yanzhao medicin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thinking skills, and trained Yanzhao TCM talents with noble medical ethics and strong clinical ability,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mode of TCM talents.
      
      Keyword: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college education; master-disciple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TCM; five-in-one; regarding the books as the basis; TCM talent training;
      
      二十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建立中医药高等院校,经过60多年的发展,院校教育具有教学层次多样化、人才培养规模化、教学设备先进化以及专业设置日臻完善等优点,其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培养模式,造就了大批中医药人才,服务于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1]。然而,其“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的模式设置,导致理论知识不能及时与临床实践结合,出现理论难以转化为临床思维,技能与实践弱化等问题[2-3]。师承教育是我国古代医学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中医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注重经典,强调跟师实践,因材施教,因此学生基础牢固,临床经验丰富。但由于其强调一师之计、一家之言,难以做到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致使学生获得知识较为局限,无法大量培养现代中医药人才。因此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有机结合,一方面,高等院校的同质化教学很好的弥补师承教育在培养的规模和数量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在师承教育中,学生通过跟师临床、个体化指导以及口传心授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中医思维,改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二者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符合中医药教育的自身规律。因此各大中医药院校陆续开展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团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4-5],开展五位一体师承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从课程思政、经典理论、燕赵医学、科研能力、思维技能五方面综合培养,强化中医素养,提高学生中医思维与实践能力。
      
      1 中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存在问题
      
      随着中医药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日益重视师承教育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如2018年4月1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关于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构建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机结合,贯穿中医药人才发展全过程的中医药师承教育体系……到2025年……基本实现师承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2019年10月20日,国务院在《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强化中医思维培养,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因此各中医院校陆续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如安徽中医药大学开展新安医学教改实验班,创新院校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新安医学特色,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安医学继承者[6]。广西中医药大学实行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桂派杏林师承班,实现学校、临床医学院和附属医院“医教融合”,培养中医药骨干人才[7]。各中医院校从流派传承、特色传承等方面对师承教育进行探索与实践,为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而对二者结合的评价体系来说,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及时的进行教学质量反馈,不仅能够对学习效果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更能提高学生的中医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可见,健全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师承教育更好的实践。各个院校对师承教育的评价标准进行了探索。如天津中医药大学在中医传承班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提高形成性评价的比重,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8]。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亦采取两者相结合的考核模式,着重考察学生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实施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9]。为建立师承教育评价体系、完善教学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目前各中医药高等院校在传统师承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方面取得成效,师徒结对、继承班、名中医工作室团队等传承模式也不断融入院校教育,但在课程思政和区域特色教育等方面尚待进一步完善与提高。在师承考核评价方面,各中医院校多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评价学生理论及技能水平,但其考核标准有待进一步细化与统一。随着健康服务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急需建设体系完善的教学模式,培养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因此,我校致力于师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期对上述问题提出思路。
      
      2 五位一体师承教育模式
      
      2018年6月18日,陈宝生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到:“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指出高等院校要以本科教育为根本,把本科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本研究在该理念的指导下,按照中医学的教学要求,引入师承教育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形成以“传承燕赵医学”为特色的中医学本科五位一体师承模式。要求学生完成3年的理论学习,在第4学年进入临床课堂教学和实习阶段,根据双向选择原则,学生依据个人兴趣选择师承导师,签署跟师协议进行五位一体师承教育培养,通过“四维四结合”评价体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一批“会学习、善学习,学的好”的传承创新人才。同时,强化带教导师责任意识,促进教学理念更新和带教能力的提高,形成一支“会教学、善教学、教的好”的师资队伍,实现教学相长。
      
      2.1 五位一体师承教育
      
      秉承“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本研究在院校教育的基础上引入师承教育,传承燕赵医学,创新师承模式,形成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经典理论为基础,燕赵医学为特色,科研能力为拓展,思维技能为根本的五位一体中医本科学师承教育新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具体内容如下。
      
      2.1.1 课程思政为核心: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大学教学体制中将德育文化引入课程教学中,有利于高校德育教学质量的提升[10]。因此,我们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加强带教老师医德医风建设,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和领路人,组织带教老师认真学习《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课程思政要求,利用医院会议、内网、微信、员工入职培训等形式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印发“九不准”手册,在病区显著位置公示公开承诺、行业规范、九不准展牌,规范带教老师医德医风行为。在家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带教导师仁爱济世,行方智圆的人文精神,通过课堂教学和跟师学习传递给学生,发挥其言传身教的作用。学生方面,在岗前培训中,学生参加医德医风讲座,学习医院医德医风文件,并落实到具体的生活与实践中;跟师学习时,耳濡目染学习导师高尚医德;临床见习、实习中,要求学生为患者着想,对接诊的每一位患者务必体现患者至上,救死扶伤的仁爱之心;定期举办“讲好家园故事,鼓舞奋斗精神”等比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由此,老师和学生将医德医风贯彻始终,落实到所有教学环节中,体现课程思政全程育人的宗旨。
      
      2.1.2 经典理论为基础:
      
      中医经典理论是指在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建立中具有重要奠基作用,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著作[11]。王永炎院士指出:“经典医籍所提供的科学原理至今仍是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准则,因此‘读经典,做临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临床授课中,以《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经典理论为基础,以疾病为纲梳理中医经典条文,进行临床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经典、应用经典,促进学生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尤其注重学习中医思辨方法,助力学生培养中医临床思维。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习古代医家的为医之德,力争做到大医精诚。对学生而言,在经典理论学习中,要求做到“熟读、背诵、应用”,熟练掌握经典条文;在跟随师承导师临床侍诊时,学习老师应用经典指导临床的诊疗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和传承经典的初步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医思维。
      
      2.1.3 燕赵医学为特色:
      
      自古燕赵大地,名医辈出,如燕赵十大医家中扁鹊重脉、窦材重灸、刘完素火热病机理论、李东垣的脾胃学说、窦汉卿重视针法等各有特色,为中医理论的完善作出了突出贡献,传承燕赵古代名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弘扬燕赵医学培养区域特色人才尤为重要。从特色理论、特色治法、防治疑难疾病及机制入手,在跟师培养中讲授与传承燕赵医学,符合中医特色人才培养规律。我校在燕赵医学研究院的基础上,挖掘燕赵医学学术价值,凝练其学术思想,总结其临床经验,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指导学生传承燕赵古代医家学术思想,学习古代先贤诊疗经验,让学生领略张元素、李东垣等古代名医投身医林、悬壶济世的大医精神,弘扬燕赵医家人文精神。其次,我校系统整理国医大师和省级名中医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结合现代研究形成当代燕赵特色教学内容,充实临床教学。学生在师承教学中学习导师临证经验及辨证思维,与燕赵医学学术思想相互印证,促进学术经验的传承,提高对燕赵医家的传承创新与应用。
      
      2.1.4 科研能力为拓展:
      
      科学研究是临床发展的内在动力,针对临床所遇到的问题,只有逐步形成科研思维,以创新思维为引领,以科研实践为方法,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提高临床实践。学校要求学生在第4学年进入附属医院,完成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实习之余,根据个人兴趣自愿参加师承导师的科研项目,培养科研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导师在科研工作中教授学生科研基础,开展科研训练,使其了解科研思路与方法。其次学校开展第二课堂,以兴趣小组、博士生导师授课、学术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前沿知识。按照科研兴趣,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科研小组,由带教老师指导学生查阅相关领域的理论与前沿论文,传承经典和了解现代医学知识,针对各自专题进行讨论,指导学生分享学习文献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针对科研问题展开探索与思考,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校定期举办科研讲座,为学生讲解科研知识,解答科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升科研水平。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全程参与文献查阅、课题设计、论文构思、结题验收及成果申报等环节,树立正确的科研思维,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科研创新能力。
      
      2.1.5 思维技能为关键:
      
      中医临床实践主要包括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两个重要方面,在教学和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与技能水平的提升。师承导师在门诊结束后,及时对学生进行点评、总结,肯定进步之处,指出医患沟通、行为规范、临床诊疗等方面的不足,并引导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分享经验,巩固知识的同时拓宽临床思维。技能培训中,在课堂引入临床情景,指导学生完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将课堂内容与临床实际紧密联系,提升其临床分析能力,实训课程按照“选、建、教、练、评”的思路,选择中医特色技术,建立操作标准,规范培训,指导学生反复训练,并给予客观评价,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在跟师临证中,学生跟随师承导师进行观诊、侍诊,学习导师的诊疗思路、临床技能以及遣方用药等特色经验,并及时总结整理,初步形成自己的中医诊疗思维。
      
      2.2 五位一体师承评价体系
      
      在以成绩为主的理论考核的基础上,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从学生和导师两方面出发,进一步完善师承教育评价体系。在学生方面采用“四维四结合”评价体系,从医德医风、燕赵医学及经典传承、科研能力和中医临床实践能力四方面综合评价,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能力与人文沟通相结合,专业素质与医德医风相结合,注重激发兴趣与特色培养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采用考试(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座谈会、调查问卷、学生手册等方式进行,要求学生每周跟师学习1次,每年不少于100学时,每学年完成15篇跟师笔记、2篇心得体会。不仅重视年度考核,即每学期末的理论和技能考试,还注重过程考核,通过阶段性测验、考勤、作业、小组评价等方式评估学生日常学习效果;定期检查学生手册、跟师笔记、跟师心得等内容,查看其跟师学习情况;以座谈会和调查问卷的形式,结合微信等现代科技手段,通过老师及学生代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收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提高教学质量控制,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导师方面,要求导师制定跟师学习计划,指导学生临床工作,讲授专业知识;每月与学生交流2次,批阅跟师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制定导师带教评价表,从带教能力、指导情况、医德医风、科研水平、带教成效进行评价;定期检查导师学生手册,查看师承导师临床带教情况;同时开展教案评比,教学基本功竞赛,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技能考核,提高师承导师带教能力,强化导师责任意识,确保教学质量。
      
      3 五位一体师承教育改革培养成效与展望
      
      近年来,通过实施五位一体师承教育培养模式的的实践与探索,我校学生在基础知识、经典理论、中医思维、临床技能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都得到提升,我校学生在2018年全国“学伤寒、背伤寒”大赛获得医院组团体第三名;2018年,2名学生在全国“慧医谷杯”大赛获本科组团体二等奖;2019年获得全国“慧医谷杯”大赛本科组团体二等奖和中医外科操作最佳单项奖;12名推免研究生进入国内知名中医药大学继续深造。在对351名接受五位一体师承教育模式教学改革培养的中医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4.02%的学生认为增强了临床思维,90.31%的学生认为提升了实践能力,90.02%的学生认为增加了学习兴趣。
      
      本研究以“五位一体”的师承培养模式为主线,建立传承燕赵和守正创新的师承教学体系,形成“教、学、评”三结合的培养内容,构建以诵读经典、跟师临床、技能实训、科研拓展并举的教学方法,实现了课程思政全程育人,燕赵医学特色引领的目标。并通过制定导师与学生双向评价机制,将过程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完善教学质量控制,确保师承教学质量。通过开展五位一体师承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及实施“四维四结合”的特色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为中医药院校师承培养提供了参考思路。
      
      参考文献
      
      [1] 林益,朱南孙,董莉.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模式在中医妇科人才培养中的体会[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7(4):11-12
      
      [2] 武锋.论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模式[J].中医教育,2014,33(3):17-19
      
      [3] 移敏.对本科段中医学专业院校教育结合师承教育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6(10):165-166
      
      [4] 王艳君,梁宇,许水清,等.关于个人兴趣与中医专业学生就业意向的相关性调查[J].中医药导报,2017,23(16):55-57
      
      [5] 王艳君,许水清,胡雨桐,等.中医专业大学生师承教育相关因素的调研与分析[J].河北中医,2017,39(2):317-320
      
      [6] 董昌武,周美启,王键,等.创新培养模式培育新安医学人才:安徽中医学院新安医学教改试验班建设概况[J].中医教育,2011,30(4):1-3
      
      [7] 唐农,戴铭,罗伟生,等.坚持文化引领突出壮医特色创新民族地区中医人才培养体系: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J].广西中医药,2018,41(3):1-3
      
      [8] 马佐英,孟静岩,王蕾,等.中医传承班考核评价模式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68-70
      
      [9] 孙忠人,郭宏伟,张浩,等.传承与发展并重培养卓越中医药人才[J].中医教育,2018,37(5):4-7
      
      [10] 邓樱,周萍,王松坡,等.中医传统文化融入中医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21):10-12
      
      [11] 张晓燕,朱明军,李彬,等.对提高中医学研究生经典水平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22):1-2
      
      [12] 任艳丽,张秀瑜.科研与临床结合指导医学检验实习带教新策略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40(4):505-507

    123医学期刊网 是一家期刊推荐、学术论文指导专业网站。从2008年至今,始终处于论文发展前沿,致力于论文推荐发表和指导工作,旨在为广大朋友提供便捷的论文发表渠道,帮助广大朋友顺利晋级,从而使学术成果及时得到推广,促使中国学术论文得到广泛交流。经过多年运作,目前我中心积聚了大量的外部人才和资源,可以提供从省级刊物到部分核心期刊的论文推荐发表服务。北大中文核心期 [...查看详细]

    热门期刊
    健康之家杂志 健康之家杂志

    刊名:健康之家 英文名:Care Health 主管单位:南昌日报社 主办单位:家庭医生报社 出版地:北京市 主编:杨洋 IS...[查看详细]

    健康管理杂志 健康管理杂志

    健康管理杂志基础信息: 《健康管理》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出版的国家综合性健康管理科学普及期刊...[查看详细]

    武警医学杂志(非官网) 武警医学杂志(非官

    武警医学杂志基础信息: 《武警医学》为武警总部卫生部主办的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月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查看详细]

    航空军医杂志 航空军医杂志

    航空军医杂志基础信息: 本刊由空军后勤部卫生部主管、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主办。读者对象为全军航空卫生人员,...[查看详细]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基础信息: 本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承办,中华...[查看详细]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杂志基础信息: 本刊是一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附...[查看详细]

    • 电话:010-82656213
    • QQ:在线咨询
    • 邮箱:在线咨询
    • 微信号: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