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发布时间:2020-06-02 来源: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新兴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将其应用于贫困大学生教育,具有较强的实效性。贫困大学生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承受着多重压力,更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需培养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教师队伍、建立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信息库、加强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学教育,以期帮助贫困大学生有效改善心理状况、提升心理素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于西方兴起,主要采用实验和测量的方法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等,发现和挖掘人类潜在的积极心理品质,增进个体健康、快乐和幸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主要研究三方面内容:一是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满意、幸福、快乐、乐观、希望等,主要强调个体对过去感觉满意、对现在感到快乐、对未来充满希望;二是积极的人格品质,包括爱的能力、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对美的感受能力、勇气和创造力等,倡导个人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寻找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强化现实能力、激发潜在能力,并使之习惯化;三是积极的组织系统,探索建立健康的家庭、有效能的学校、和谐稳定的社会,以培养公民的美德、责任感等。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学肯定人类的优点和价值,注重人类积极品质的培养和内在潜能的挖掘。这种新的理念,有助于从积极的视角出发,开展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贫困大学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拮据,无法负担教育和生活费用,或者基本生活水平达不到学校最低标准的大学生。据教育部相关数据统计,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比率约为20%~30%。这些学生在面临经济困难的同时,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某些关于贫困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和调查表明,贫困大学生存在诸如抑郁、自卑、焦虑、人际交往能力差、敏感、自尊程度低等心理问题。某项关于贫困生的心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55%的贫困大学生认为贫困会给自己带来内心自卑感,56%的贫困大学生常有焦虑感,68%的贫困大学生认为自己人际交往能力一般,49%的贫困大学生认为自己比较敏感。在新时代,高校十分重视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资助与帮扶,但对其情感和心理需求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对其心理状态的描述多集中于消极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多是其消极特征的矫正和消除。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增进贫困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培养其积极人格品质,建立其社会支持系统,激发其自我发展潜能,更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三、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培养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教师队伍  
    理念决定行动,具有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教师,会主动运用相关技巧和方法教育、引导、影响贫困大学生。首先,高校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心理学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参加培训,领悟积极心理学理念,学习积极心理学知识,掌握积极心理学在教育、咨询中的运用技巧,并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展开运用,帮助贫困大学生增强应对心理困惑的能力。其次,教师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示范者,应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丰盈自身,一位人格健全、积极阳光、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本身就蕴涵着丰富、优质的心理教育资源。  
    (二)建立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信息库  
    首先,学校每年都会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可以同时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全面、实时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思想状况、家庭及生活状况,将其纳入心理状况态信息库,并建立个人档案。其次,心理教师、辅导员或心理委员可以选择“心理健康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定期了解并评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动态、生活事件、应对方式、支持系统和心理弹性等情况,为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信息和数据基础。再次,对于需要心理援助的贫困大学生,要进行个案分析,分类指导,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遵循保密原则。  
    (三)加强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学教育  
    1.培养贫困大学生积极认知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引导贫困大学生以“积极”代替“消极”,引导其从积极的角度解读现实的困难,以激发其内在积极力量。首先,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贫困生认识贫困遭遇是一种人生体验,意识其本身蕴含的成长契机,及对自我成长的积极意义。其次,加强逆境成才教育,让贫困生认识到现状的短暂性,用乐观的心态看待将来,并调动其积极应对的内在潜力。  
    2.增进贫困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  
    具有积极情绪体验的个体,即使面对压力事件,倾向于积极地感知并采取主动的行为,进而处于健康、和谐的状态,往往具有强烈的幸福感。一些贫困大学生习惯于关注负性事件,消极地解释、评价之,常被负性情绪困扰。引导其体验并强化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多种途径。首先,心理学认为,个体对生活事件的分析、解释和评价,影响其情绪体验,因而应引导大学生赋予生活事件积极的意义。其次,积极情绪体验的获得必须和实际行为联系起来,鼓励和支持贫困大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进而展现自己、感受乐趣、体验成功。再次,经营好的感觉,引导学生学会记录积极事件,记住积极的体验,当这种体验积累到某种程度,便比较容易唤起快乐和幸福。  
    3.塑造贫困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  
    人格品质的形成、发展和塑造是个体在后天环境中主动构建的过程。个体都具有发掘、激发和培养积极人格品质的潜能,即创造力、勇气、爱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工作能力等。因此,对于更易面临实际困难、产生消极心理的贫困大学生而言,培养和塑造其积极的人格品质,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可行路径和重要资源。塑造贫困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是激发个体潜在和现实能力,成为习惯化行为模式的过程。首先,发掘贫困大学生已经具备的积极能力,肯定其价值,并进行强化,使之习惯化。其次,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动和课程,引导贫困大学生体验不具备的能力,激发其习得此种力量,形成习惯化的应对方式。  
    4.建立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是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是他人或组织提供的一种资源,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物质支持。首先,原生家庭是贫困大学生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应重视家长的配合,引导父母与子女相互沟通、交流,以使学生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关爱。其次,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班级、寝室氛围,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扶持。再次,同伴是大学生获得亲密感的主要来源,通过多种途径,提供贫困大学生的交往空间,建立互帮互助组织,鼓励他们结交朋友,形成良好的人际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王平.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高校贫困生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7):52.  
    [2]杨建超.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9):36.  
    [3]秦红芳,金俐伶.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贫困生”健康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9,(6):153.  
    [4]张本钰,廖深基.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援助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9):70.  
    作者:张艳王飞单位:川北医学院

    123医学期刊网 是一家期刊推荐、学术论文指导专业网站。从2008年至今,始终处于论文发展前沿,致力于论文推荐发表和指导工作,旨在为广大朋友提供便捷的论文发表渠道,帮助广大朋友顺利晋级,从而使学术成果及时得到推广,促使中国学术论文得到广泛交流。经过多年运作,目前我中心积聚了大量的外部人才和资源,可以提供从省级刊物到部分核心期刊的论文推荐发表服务。北大中文核心期 [...查看详细]

    热门期刊
    健康之家杂志 健康之家杂志

    刊名:健康之家 英文名:Care Health 主管单位:南昌日报社 主办单位:家庭医生报社 出版地:北京市 主编:杨洋 IS...[查看详细]

    健康管理杂志 健康管理杂志

    健康管理杂志基础信息: 《健康管理》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出版的国家综合性健康管理科学普及期刊...[查看详细]

    武警医学杂志(非官网) 武警医学杂志(非官

    武警医学杂志基础信息: 《武警医学》为武警总部卫生部主办的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月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查看详细]

    航空军医杂志 航空军医杂志

    航空军医杂志基础信息: 本刊由空军后勤部卫生部主管、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主办。读者对象为全军航空卫生人员,...[查看详细]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基础信息: 本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承办,中华...[查看详细]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杂志基础信息: 本刊是一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附...[查看详细]

    • 电话:010-82656213
    • QQ:在线咨询
    • 邮箱:在线咨询
    • 微信号:在线咨询